English

金石之声余音绕梁

2001-02-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汤文辉 我有话说

大凡学者交流和传播学术思想,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或闭门著书,或讲堂传授。前者形诸文字,物化成空间中凝固的思想;后者借助声音,在时间的流逝中表达。闭门著书,可以精雕细琢,去芜存精,但出于严谨性、规范性的考虑,不免要用文字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打磨掉一些语言的灵气。而在讲堂演讲中,学者们往往思如泉涌,逸兴横飞,鲜活的语言扑面而来,每每令听众大快朵颐。有些时候,演讲者还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灵感,解决久思而未得的问题。近些年来,大学中的学术演讲活动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出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听众往往有限,而讲演稿又不适于过于严肃的学术刊物。因此,讲演者的精思深见往往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很难得到广泛传播。如果收集这些讲演稿刊行成书,既将流逝在时间中的学术思想凝成空间中的文字,又保持了语言的灵动与鲜活,无疑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广西师大出版社于2001年1月出版的《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1卷)正是这样一种书。该书收集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中国大学讲坛上最具影响力的部分讲演稿,作者是刘小枫、厉以宁、林毓生、汪丁丁、李欧梵、赵园等著名学者。刘小枫教授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作了题为“尼采的微言大义”的讲演。演讲时刚好停电,刘教授就在一片烛光中提出“尼采是谁”的问题,他层层剥离后世学者赋予尼采的不同面具,从尼采的寓言写作中发掘尼采的“微言”,寻找“隐微术”之后的尼采。“韦伯论儒家思想的评析”是林毓生教授在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作的讲演,他就时下中国学者所关心的韦伯问题作了明了透彻的论述。陈思和教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演中,以“我们的抽屉”为题,探讨中国从1949年到1976年之间的“潜在写作”现象。李学勤教授在北京“夏商周断代工程”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专家组,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情况和成果。在1999年于上海举行的“财富论坛”上,林毅夫教授就新千年的中国经济作了展望,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了精辟的看法。这本书还收录了北大法学院杨紫煊、贺卫方二教授关于立法、法治问题的演讲稿,以及许苏民、龙应台诸先生在世纪之交的百年反思,真可谓名家荟萃,精彩纷呈。

该书所收录的二十七篇讲演稿,横跨文、史、哲、经济、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对时下学术界所关注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这些极富原创力的讲演稿,我们不仅能追踪学者们的思绪,更重要的是,借助他们的敏锐和深刻,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之中把握住当今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本书是大学学术讲演录丛书的第一辑,该丛书计划收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有影响力的讲演稿,按年度、国别分辑出版。《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的第二辑以及《牛津剑桥学术讲演录》、《美国大学学术讲演录》都已在筹划之中,相信它们能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惊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